朱元璋此话一出,众大臣面面相觑,众人你看我我看你。

没有一人站出来。

朱元璋看着眼前一幕,面色逐渐阴沉下来。

“没人站出来是吧?”

“跟咱玩心眼是吧?”

“刑部左侍郎李峰、都察院主事赵德宽、兵部……”

随着朱元璋一个个念出他们名字,足足十几位大大小小的官员。

本想抱着侥幸心理,认为朱元璋不可能查到他们,现在朱元璋却能一一念出他们的名字,以及罪状。

这下彻底慌了!

一个个跪在地上瑟瑟发抖。

“陛下,臣等有罪,请陛下开恩!”

“哼!有罪?”

“咱给过你们机会了,可惜你们不珍惜!”

“来人,拖下去,诛九族!”

听到这话,他们彻底慌了。

“陛下开恩啊!”

“我等一时被猪油蒙了心,才听吕氏那毒妇的谗言。”

“还请陛下看在我等为大明兢兢业业的份上,饶我等一命吧!”

“陛下!”

朱元璋看着他们一把鼻涕,一包眼泪的,心中更加厌恶。

他们若是慷慨赴死,朱元璋还高看他们几分,现在居然如此软弱。

这让朱元璋不免心生厌恶。

“锦衣卫都死哪去了?拖下去!”

朱元璋大喝一声,大殿内顿时冲入一批锦衣卫,将他们全部拖了出去。

无论那些人怎么挣扎,都无济于事。

“徐达、冯胜、李文忠,蓝玉,常茂……”

朱元璋一连念出几个人的名字,他们都是当时坚定不移的选择支持朱雄英的。

“臣在!”

“你们危难之际,能坚定不移的坚持,可见尔等对大明的忠心。”

“徐达、冯胜,李文忠!”

“你们三人已经贵为国公,位极人臣,爵位,咱是不能再给你们什么了。”

“不过,咱也不是小气之人。”

“咱赏你们黄金万两,上好绸缎万匹,可见驾不跪,可随意进出皇宫。”

听到这话,三人立马谢恩。

虽然爵位没有提高,但是可见驾不跪、随意进出皇宫,这足以证明朱元璋对他们的信任。

而且更是莫大的殊荣,地位更胜从前。

周围的一些老兄弟都投来羡慕的目光。

随后其他人,朱元璋也给了不同层次的封赏。

吕氏之事,就算告一段落。

“陛下,臣有本启奏!”

“准奏!”

“谢陛下!”

“陛下,之前的郭桓案,还有这次的吕氏之案,朝中大部分官员牵扯其中。”

“如今朝中各部各司人员严重不足,各部官员一人当三人用。”

“臣恳请陛下,恢复科举,为我大明选拔贤能。”

朱元璋闻言,他也意识到了官员不足,正有此意。

“嗯!咱正有此意!”

“传咱的御旨,恢复科举,让各地士子赴应天参加科举。”

“陛下圣明!”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应天的大街上,出现大批的锦衣卫,抓捕那些涉事官员家属。

街上的百姓纷纷驻足观望。

“哎老哥,这是怎么了?”

“你不知道?”

“还请老哥给我讲讲。”

“太子妃谋反,被皇太孙发现,布局了两年,最后将他们一网打尽。”

“这些人被皇上下令诛九族。”

“老哥,你这有点扯了吧?”

“皇太孙那才多大?”

“还是个孩子,怎么可能会有这样的能耐?”

“嘿?你以为我在说大话吗?”

“那边就有皇上公布的大诰,你自己去看,再说了皇太孙怎么就没有这个手段了?”

“皇太孙乃是未来的天子,受命于天,自然不同于我等凡夫俗子。”

“你这么说也对!”

“那可不嘛!”

“……”

大街上百姓对这件事议论纷纷,有的十分坚信这件事就是朱雄英策划的。

有的则保持怀疑,有的更是直接不信。

认为都是朱元璋在为朱雄英做宣传,证明朱雄英才是大明未来的真命天子。

但是不管如何,这足以证明朱雄英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。

同时也告诉世人,大明未来的皇位,除了朱雄英,不可能是别人。

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…

北平燕王府!

朱棣看着手中的从应天传回来的情报陷入了沉思。

“殿下,道衍大师来了!”

听到下人来报,朱棣思绪这才拉回了现实。

“让他进来!”

“是!”

不多时,道衍缓缓走了进来。

“贫僧见过殿下!”

“大师不必多礼!”

“大师你看看这个。”

说着,将手中的情报递给道衍。

道衍看了看,眼中闪过一丝震惊。

“这……”

道衍惊愕的看着朱棣。

“大师,你的估算错了,大哥不仅没有死,而且还活得好好的。”

“他跟父皇还有母后和雄英联手演了一场好戏,把所有人都骗了。”

“我那个好侄儿,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手段,真不愧是我大哥的儿子。”

道衍闻言却是笑了笑,道:“殿下相信这是太孙的手笔?”

“不管是不是,现在父皇如此昭告天下,就证明了雄英在他心目中的地位。”

“就是明明白白的告诉世人,大明未来的皇位,只能是大哥和雄英的。”

“也告诉我们这些兄弟,不要对皇位抱有非分之想,吕氏就是前车之鉴。”

“我听说吕氏现在,被挑断了手脚筋,毁了容貌,丢在冷宫,自生自灭。”

道衍闻言看了看朱棣。

“殿下,这是动摇了?”

“不是动摇!”

“而是现在我们必须安分守己,有父皇和大哥在,那个位置,本王不能想。”

朱棣心里升起一丝落寞,其实他也能看出来朱元璋的偏心。

他对朱标那是格外的恩宠,可对于其他兄弟,包括他自己。

跟朱标比起来,那根本都不够看的。

所有的开国元勋,无论文臣武将,几乎都在太子手下。

可以说东宫的势力都可以跟朝廷对抗了,但是朱元璋有时候都觉得不够。

试问历朝历代,有哪个太子有这样的殊荣?

有哪个太子皇帝能这么放心?

估计朱标造反,朱元璋估计都高兴的鼓掌。

可如果换作其他人,你他妈的试试?

朱元璋不把你剁碎了喂狗,算你厉害。
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