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4章新家(下)

目光越过出厦下的走廊,正屋的格局也做了改变,正屋两侧,各开了小门,是两个卧室的入户门。

也是跟正门差不多的半截花格木门,上半段是花格,下半段是木板。

木门的花格正反都加了玻璃,即透光又隔音,老刘的这个改造不错。

没进正屋,陈冀生推开了北屋的小门,里面是两张架子床,床有些大,显得中间的过道稍窄了点。

顶着架子床的,是两个尺寸不小的面条柜,放衣服正好,看颜色还是黄花梨的。

西北角的位置,还有一张稍窄的黄花梨画案,下面摆的是轻巧的黄花梨玫瑰椅,这是姐俩的房间。

进屋看了看架子床,也是黄花梨的简约款式,姐俩的这间闺房,老刘是花了大心思布置的。

就这一屋的家具,以后的价值,少说也得大几百万起步。

“不错,二姐、小妹,这屋子布置的你们满意吗?”

再扫了一眼,自己换来的日光灯管也安了两处,一处在架子床的中间,一处在画案的上面。

屋子的中间还挂着一个灯泡,这老刘揣摩人心的本事不错,高高低低都让他摸着了。

回头看看厦子的花窗,果然在墙角挂了暗红色的帘子,看样儿应该是旧的幕布,很低调。

“挺好的……”

“我喜欢……”

听着姐俩的回答,陈冀生也满意的笑了,这老刘合手。

推开正屋门,跟陈冀生想的差不多,中堂、条案、八仙桌、官帽椅,只是中间加了一张很长的画案。

两边是简约款的红木官帽椅,一共六张,两边六七十公分的过道,也布置的恰到好处。

这里既可以当餐厅,也可以当客厅,还能当做茶室,三位一体很不错。

只是家具比不上姐俩的闺房,只是一水红木的,将来虽说也是价值不菲,但稀缺性不够。

正屋边上是陈小宝的房间,也是满屋的红木家具,依旧是简约款的架子床,配上当做书桌的画案。

只是架子床的对面,多了一张罗汉床,算是个会客的小角落。

再往南走,就是新建的屋子了,陈小宝房间边上,多了一个客房,房门开在正中的位置。

里面也是两张架子床,没有画案也没有面条柜,两边床头的位置,各摆了两张带着茶几的太师椅。

这样即便是那个一闪而逝的老爸,加上老妈回来,也有足够的屋子住了。

客房的边上是洗漱间,老刘的设计能力不错,用石条加高了门槛,这样就不怕木门变形了。

地面也是金砖铺的,角落里有个方形的铸铁格栅,是下水口。

墙上是崭新的黄铜水管、花洒,还带着黄金般的光泽,这个就不怎么低调了。

没有现成的水盆,老刘也自己做了设计,水泥砌的水槽一米半长,里外都贴了青花的瓷板。

过去看了一下,瓷板显然是拼凑的,但老刘也花了心思,花鸟人物各有位置,这个水槽真是合心意了。

洗漱间的边上有一道木门,算是隔开了正屋与厨房,防止窜过来油烟,边上的厨房,占了大半间屋。

跟外面一样,修了灶台,灶上的也是六印锅,灶台边上还有一米半多的空挡,可以放蜂窝煤炉。

厨房边上还有两间小屋,一间用来存粮食、杂物,另一间算是个小柴房。

柴房边上才是厕所,厕所也被分了两间,外间有水泥砌的水槽,还有修在台子上的蹲便。

里间是抽水马桶,又是低调的设计,走到现在,陈冀生对于老刘的满意度是越来越高了。

厕所再往南,就是倒座房的屏门小院了,这一块也是建了新房。

这边被分作了两个小间,既能放自行车,也能放一些杂物,而且隔开了厕所与住的房间,这也是有讲究的。

从走廊也能进倒座房,留了一个小门,但倒座房的正门在屏门后的小院里。

因为修了新房,小院被占去了一部分,差不多成了一个正方形。

从小院的正门进了倒座房,里面的布置让陈冀生眼前一亮。

倒座房的西南角,是一处带着外屏的架子床,刚刚走廊里的小门,在外屏的里面,晚上上厕所方便。

外屏显然是没有简约的,雕花虽说繁复了一点,但是植物造型的,没有夸张的雕龙画凤。

这个带着外屏的架子床,等于在六十多平的大间里,隔出了一个小卧室,算是藏风聚气。

往外屏里面扫了一眼,架子床与小门之间,还有一组官衣柜挡着,不至于从走廊进来直接就看到床上。

外屏东边靠南墙的位置,还是一组官衣柜,中间是一张罗汉床,规格也稍大一些。

对面摆了四张太师椅,加两个茶几,罗汉床虽说比太师椅矮一点,但两边的官衣柜,少说三米高。

人往罗汉床上一倒,对面即便坐着人,也会被高大的官衣柜压住气势。

最东头也是一张大画案,尺寸差不多有两张八仙桌的大小,周围摆了一圈的官帽椅,也是多用途的。

倒座房的地面,没有再改,还是原本条石的,经过岁月洗练的条石,圆润度上不比金砖差多少。

合手的老刘,在罗汉床的上面还凿了一个圆洞,用带着把手的木板堵在了上面,尺寸是留给烟筒的。

“姐,咱们的新房怎么样?”

问了一下一路跟着大姐大,忽略了二姐跟小妹,倒座房的设计虽好,但还是阴潮气多一些,不太适合作为闺房。

“很不错,洗浴间、卫生间的设计,比大院里的小楼都好,抽水马桶,不多见啊!”

大姐大顾一舟算是住惯了西式小楼的,相比于大院里的小楼,她感觉陈家的屋子一般。

但最重要的洗浴间跟卫生间,确实比小楼里的好,只是洗浴间里没有小锅炉,冬天洗不上热水澡了。

从大姐大的话里,陈冀生也听出来了,这位不怎么看得上四合院,也是,世界观多少还是有些不同的。

没回大姐大的话,陈冀生走到了东墙,又看到了老刘的合手之处。

这里的门直接通向外院,外面的花格门,镶了内外两层的玻璃,里面还有一扇铁门,打开着靠在了墙上。

铁门比原来的门口大,倒座房的内墙,也被啃去了一层,墙上还加了穿门栓的铁扣。

如果有事儿,铁门一关、门栓一插,没有檑木、大锤,这门也不好开,从外院直接进来,很难!

这样的小细节,既能防人窥视,又能防贼强入,也是很不错的设计。

看铁门的样子,应该是早前银行小金库上的铁门,方方面面都照顾到了。

想到这个,陈冀生又从倒座房的正门进了小院,扒着墙头一角,上去看了一下,果然后装了铁齿。

从外面扒墙头,会被挂在墙上的,手起码会被扎穿,倒座房的屏门后面也多了铁扣,也是上门栓用的。

这造办处的老刘,之前肯定给富户们做过这个,没有很多的经验,这样的设计是做不出来的。

“老刘,下来一下。”

在院里稍一沉吟,陈冀生心里也有了想法,老刘之前做过的营生,虽说是谋生的手段而已。

但在风雨之中被人揪着,少不了吃苦受罪,以他的精明,以后也得贴着墙根走。

这就是最起码的合作基础,几处宅子都有要整修的地方,之前怕他暴露,现在么,差不多一条线了。

“主家儿,您吩咐……”

一如既往的低调妥帖,看着老刘,陈冀生也默默点了点头,有手艺的老把式,虽说油了一点儿。

但老辈上培养的规矩,也刻在了骨子里,所谓的匠人就是这样的。

“这一屋的家具没少费心,结构上也做的不错,以后跟着我混饭辙怎么样?”

不提钱不提活,陈冀生直接提到是人,这让老刘的嘴角眉梢都带上了笑意,之后才是由外而内的狂喜。

费了这么多的心思,为的是什么,还不是饭辙?一年到头修旱厕,收拾一点儿破砖头烂瓦块。

别说家里、邻居瞧不上,老刘自己都有些瞧不上自己,好歹是造办处的传承啊!

这次为了主家儿的宅子,他自己就没挣钱,还有许多人情做了搭头。

虽说在家具上挣了钱,但宅子不赔钱就不错了,给自己家弄,他也没这么费过心。

“主家儿抬举了,您说话我办事儿,在外对您的事儿我就是哑巴,以后就当您手下的催巴儿了。”

心里感慨万千,到了嘴边也就一句话,虽说有些意犹未尽,但老刘觉得在话头上不能耍手艺。

“行!后边还有几座宅子,你让伙计慢慢修着,你继续给我倒腾老家具,进什么东西随你。”

有了倒座房的六十平,二姐跟陈雪,芝麻胡同那边也可以不去了。

与四合院相比,芝麻胡同那边的安全性还是低点儿,尤其对于姐俩而言。

看了房子心满意足的陈冀生,带着仨女溜溜达达回了芝麻胡同,接下来才是他们的交流时间。

午饭是张家老三张冲做的,肉菜鱼蛋俱全,虽说手艺比傻柱差着距离,但也强过很多的家常菜了。

至少比陈冀生自己做的好吃多了,吃了饭,大姐大他们自己交流去了。

陈冀生找到老三,开始问起了南锣大队最近的状况。

一炮而红的柱爷儿,对于南锣大队也很上心,工作之余的夜里,经常带人在街上巡视地盘。

也算是处理了一批街面上的小混子,但跟陈冀生那样,一把抓,他还是做不来了的。

自打陈冀生扫了那三位下战书的爷儿,这小半月的时间,再也没人敢下战书了。

那仨货结局也基本定了,家里需要送花生米钱,案值在那摆着呢!

因为这事儿,程所他们也很是扫荡了一下,街面上的佛爷,据说抓了七八个。

有了傻柱跟程所的默契配合,南锣的街面,比之前可干净了不少。

老三、老四,也跟着傻柱学了不少的手艺,掼跤自不必说,厨艺上,也跟傻柱平常教徒弟不一样。

傻柱上来就教他们做了几个家常的荤菜,不为别的,只为了给陈家的姐仨,归置好饭辙。

想着机灵的傻柱,陈冀生也笑了,自己回来了,南锣大队又该动了。

既然开头是好的,柱爷儿的名号,就不能只在南锣的街面上响亮。

可以使用回车、←→快捷键阅读
开启瀑布流阅读